网站1.p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_web 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公示 2022年度

电视主持《好人会客厅》

发布时间:2023-02-18 15:22:23.0来源:


《好人会客厅——田本乾》

 

主持人开场】大家好,欢迎收看《好人会客厅》。什么是好人?他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承人,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鼓舞人们克服各种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来到我们会客厅的嘉宾,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短片,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短片1】现场声:田爸爸张罗孩子吃饭

配音正在为孩子们忙碌的人叫田本乾,1993年从资助都安弄它屯的两名孩子开始爱心助学,至今29年间,资助金额超870多万元,资助过的学生达到了813名,其中有321名贫困孩子,田本乾把他们接到北海读书,亲自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学习。

田本乾助学的脚步不仅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都成为了他的助学对象。

他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地为孩子们忙碌着,用自己的爱心和力量照亮着特困学子的前行之路,诠释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他就是受资助孩子心中可亲可敬的——田爸爸。

定格头像,出个人简介字幕

田本乾,1970年12月生,广西北海市海城区贵州路唐屋村社区居民,中共党员。

2019年8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膺“助人为乐好人”;获评第五届自治区助人为乐模范,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第一届“八桂慈善奖”慈善楷模。

 

【主持人】让我们掌声有请321个孩子的田爸爸——田本乾。

全景,中景跟田本乾上场镜头,观众鼓掌镜头,田本乾站定打招呼半身中景,音效铺垫

主持人】田爸爸你好,欢迎您。

【田本乾】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当初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让您做出助学这样的决定?

【田本乾】这要从(19)93年的时候开始说起,亲身体验到山区那边孩子的困难,我心里就涌现出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带出大山(的想法)。

【主持人】当时您一个月工资是多少?

【田本乾】我当时工资是126块钱。因为刚去的时候,我收养孩子不多,就2个,后面再增加到8个,一个学期一个孩子就给他30块钱,有的是一个月给他们10块钱或者5块钱

【主持人】资金也是非常的紧张,当时只能资助两个孩子,那后来为什么还会想到去资助更多的孩子呢?

【田本乾】当时其实发现还有很多孩子比我之前资助的孩子更困难,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们去帮助,要帮助完成他们的学业。

【短片2】助学需要资金。但当时的田本乾只是北海市棉纺厂的一名职工,为了资助更多的孩子,1995年,田本乾毅然辞去棉纺厂的工作去了广州,边打工边学习加工不锈钢门窗等技艺。打工收入增加了,他资助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到1998年,已由最初的2个增加到60个,费用也随之成倍的增加。虽然田本乾把打工所得来的钱全部投进助学,但他仍然感到“远远不够”。在广州学到加工不锈钢门窗的手艺后,田本乾返乡回到北海,一边做不锈钢加工,一边还搞起了养殖,养鸡、养鱼、养龟,并开起了餐馆,有了经济能力,田本乾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孩子带到北海,亲自抚养他们。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把孩子带到北海,亲自抚养的决定?

【田本乾】经过我多次去山区里面看到那些孩子家里什么亲人都没有,孩子不是说指望你能给多少钱给他,他真正需要的是爱,关心,所以我就大胆的把他们带出来,只有带到我身边我才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每个孩子来到北海,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做早餐给他们吃,吃完早餐先送初中,再送小学,因为孩子分布的学校比较多,送完小学回来买完饭店的菜,已经11点半,要去接小学孩子,接完小学接初中,回来吃完饭,他们休息一下,到2点15分又开始送初中送小学,反正一天到晚就是这样转。

【主持人】要操心这么多事,既当爹又当妈,您觉得难吗?

【田本乾】其实难,也不算很难,就是有时候为孩子们读书,进哪个学校这个事情,自己担心的最多;第二是我们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就没办法,我就一个人干很多样的活。其实我这个饭店刚开始是孩子的食堂,有些朋友去看到之后就让我把它稍微做大一点,你挣的钱也可以用来资助这些孩子,他们给我这个提议很好,所以就把它变成一个饭店。但它真正就是孩子一个食堂。

【主持人】当时这个房子也是自己盖的吗?

【田本乾】都是自己盖的,三个旧房子卖了,盖了2栋,2栋都是高层的,5层的

【主持人】有没有哪些孩子在助养过程中是特别困难的?

【田本乾】我记得是在那个南丹有两姐弟,我是通过回访孩子看到他们两个的,我看到他们两个的时候,一个孩子背弟弟走5个小时去到学校,因为之前是不交学费不能进去读书的,上课的,我去到那里看了以后,就跟她的老师说能不能找到孩子的家里面。那我就背着姐姐抱着弟弟,姐姐当时是9岁,我背着她回到家里,我一看,我眼睛(泪)就马上忍不住,因为有一个爷爷瘫痪了4年,在床上,一个小女孩才9岁把家里弄得非常非常的干净,当时因为她有爷爷在家,我没打算把她带过来,她爷爷死了以后呢,我就把俩姐弟都带过来。

【短片3】29年来,田本乾接来一批又一批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切切实实担负起父亲责任。对于那些不能接到身边的孩子,田本乾除了给予资金的资助,每年工作再忙,他都会定期长途跋涉,攀爬悬崖深入山里,到每一位被资助的孩子家进行探视家访,甚至帮他们修房置物。

田本乾亲力亲为的助学不是简单的金钱资助,而是一份跨越血缘的亲情,孩子们一声 “田爸爸”满含着对田本乾的敬爱之情。

【主持人】现在看到这么多的孩子一声声的唤您“田爸爸”,现在心里是一种什么感受?

【田本乾】其实心里面挺美的,真的挺快乐,真的,感觉挺幸福 。我所付出的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要求回报,他喊我一声父亲,我就必须尽好我父亲的责任,当好父亲的角色,这个钱花得再多,也没有什么心疼不心疼,因为是我认为值得这么去做的,我所付出换回来一声很亲切,很暖很爱的“爸爸”

【主持人】这可能就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一种感受。

【田本乾】对对对,所以就有朋友说我傻,就是一个傻瓜。

【短片4】29年来,田本乾省吃俭用,辛苦经营的收入,几乎都用在助学上,他用一双辛勤的大手托起了贫困孩子的读书梦,有的受助孩子还考上了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如今已有500多个受资助孩子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初立下 “把孩子带出大山” 的誓言。

在田本乾的感召下,他资助的孩子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参加工作后,有了收入,用田本乾的名字办一张银行卡,大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往卡里打钱,将这部分钱作为“回捐资金”,接力传递爱心。孩子们每年春节和暑假还会相约回北海看望“田爸爸”,每次团聚田本乾既忙碌又开心。

主持人】您印象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是什么时候?有多少孩子?

【田本乾】这帮孩子回来看我的时间,一般是他们放假或者春节,回来最多的一年,有360多个孩子,包括家长孩子,当时我还年轻,他们已经都叫我爷爷了,有的还叫我外公,我有时候真的还不适应,感觉还不好意思。

【主持人】助学之路一走就29年,这29年,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家人理解吗?

【田本乾】29年,刚开始是没有谁会去理解,我有个姐姐说我,她说你这辈子就这样走上这条路了吗?我说对啊,你这条是不归路,我说不归路我也要走,因为我做了就要把它做到底,做到最好。但是我那么多年呢,我父亲最了解我,在我父亲了解我支持我的时候,别人怎么看,我不管,外面很多人都觉我很傻,但是我家里父亲那么支持我,我就坚持做下去

【主持人】您父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是什么呢?

【田本乾】我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坚持,从他当村长到现在已经40多快50年了,村里面的每一件事情他都很认真去做,而且坚持做到现在。

【短片5】田本乾的助学善念来源于他的父母,他的父亲田永森是一名老党员,曾荣获北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北海市道德模范、北海市创先争优先锋人物等荣誉称号。从父亲身上,田本乾继承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在父母的影响下,田本乾的兄弟姐妹也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和他一起深入山区,为孩子们捐资助学。同样的,田本乾的儿子田钊铭耳闻目染,从小跟随父亲去山区助学,成为田本乾助学路上的好帮手。

【主持人】身教言传,好的品行就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今天86岁高龄的田永森老先生以及田本乾的儿子田钊铭也来到了我们的节目现场,让我们掌声有请。

全景,中景跟田永森上场镜头,观众鼓掌镜头,田永森站定打招呼半身中景,音效铺垫

【主持人】田爷爷,您好。我们应该称呼您为爷爷了。爷爷您请座。您好,钊铭。请坐。刚刚田爸爸说他助学的这个善念很大原因来源于您,您怎么看儿子这29年坚持助学这个行为呢?

【田永森】刚开始我有点担心,(担心)资金问题啊,后面在他努力下,专门种植和养殖挣了点钱,他这样一直做一直做,就带了这么多小孩出来了,我本身要支持他,要支持他搞好这项工作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问一下钊铭,你对爸爸29年坚持助学的行为您又是怎么理解?

【田钊铭】我用我父亲一直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来诠释是最好的,就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力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短片6】按照惯例,每年的春节还有暑假,孩子们都会来北海与田本乾一起团聚。但2022年的暑假,却因为北海7.12疫情,相聚暂停了。然而田本乾的爱心脚步却没有停下,疫情期间,田本乾连续26天免费为社区防控点、核酸检测点的抗疫人员提供盒饭,平均每天300多份,最多的时候每天送出600多份,直到疫情结束,送餐达13000多份。为了能让抗疫人员吃上更好的伙食,田本乾把原本留给孩子们暑假回北海吃的12头猪, 600多只鸡鸭全部杀了,还千方百计买来各种海鲜,投入资金近19万元,用爱心之举让北海疫情防控更有温度。

【主持人】田爸爸,对于您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尤其是荣登“中国好人榜”,对于“好人”这个称谓,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田本乾】好人,我认为是这样,只要你尽心尽力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主持人】刚刚我们也看到了29年来,你助学的脚步早已走出广西,就连辽宁沈阳、云南文山、四川宜宾、贵州兴义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您助学的足迹,接下来您还有什么打算?

【田本乾】接下来还是继续坚持走下去,只要我们全国各地有我需要去帮助的孩子,我一定尽我能力去帮他们。

【主持人结束语,特写转全景,音乐铺垫】这就是田本乾的故事,也是大爱传承的故事。田本乾始终坚守“把孩子带出大山”的初心,以“父亲”的姿态默默守护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学子,心甘情愿为孩子们撑起“完整的家”,用责任和真情为贫困地区各民族的孩子们撑起助学伞,传递了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大爱精神。尽管这些爱心之举在田本乾看来只是平凡小事,但是他长期的坚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名好人小善大爱的温暖和感动。平凡之举点燃道德之光,为社会注入更多的光明和温暖,奏响了一曲不凡的文明之歌。

(全景)感谢收看《好人会客厅》,再次感谢田老、田爸爸以及钊铭做客我们演播室,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我们再见!

《好人会客厅——范徽丽》

 

主持人开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好人会客厅》。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位出色的教师修养很重要,特别是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万丈高楼平地起,幼教肩上的职责更加重大。今天来到我们会客厅的嘉宾,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短片,一起来认识一下她。

【短片1】她深耕幼教28载,发自内心的挚爱着幼儿教育事业,从一名普通幼师到一名园长,躬身践履“呵护童真、激发童趣、追寻童梦”的教育理想与使命。

她不畏艰辛,带领教师跨海支教,创办海岛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因地制宜,为幼儿量身定制教学课程,让海岛的幼儿享有公平且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树立“大爱守望”的师德榜样,陪伴孩子走过从幼稚到成熟的生命成长历程。

她为了幼儿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默默守望,倾心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她就是北海市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范徽丽。

【个人简介字幕】

范徽丽,1976年5月生,“中国好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最美教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三八红旗手”“ 宋庆龄幼儿教育奖”。

【主持人】让我们掌声有请“园长妈妈”范徽丽。

【全景,中景跟范徽丽上场镜头,范徽丽站定打招呼半身中景,音效铺垫】

【主持人】范园长您好。

【范徽丽】您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请坐。

【主持人】范园长,现在从涠洲岛回到市区工作了,感觉会有什么不同吗?

【范徽丽】环境变化,但是所从事的还是幼儿教育,我觉得环境变了但对幼儿教育的喜爱,教育的初心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主持人】那之前呢,您兼任涠洲岛幼儿园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了。

【范徽丽】

【主持人】但是当时,您已经是市机关幼儿园的园长,那为什么还要想到到海岛,去创办涠洲岛幼儿园呢?

【范徽丽】当时的涠洲岛条件比较艰苦,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市里面要求在海岛上创建这么一所公办幼儿园,也就是一次调研吧,引发了(去)海岛办学的一个愿望,可能也就是当时跟孩子的一次交流,这种眼神,还有看到当时的那种现状,反正你也忍不住,你就想能够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所以一个是基于一种责任的担当,也基于一种对孩子的喜爱,所以就承担了这个海岛办园的艰巨任务。

【主持人】那当时岛上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范徽丽】它(校址)就是原来的涠洲岛的城仔小学,2003年以后,它就已经撤并到了西角小学,整个校舍它当时就是一个空置闲置的状态。记得进去的时候也只有两栋教学楼,左边的一栋是村民在那边养着一群羊,右边的一栋是一个村民看护着村里的十几个孩子,因为它是用岛上的珊瑚石建的,所以那个墙上基本上都是长满了青苔或者杂草。

【主持人】那我们也知道像海岛建园,你首先材料运输上岛,这一块就比市区可能会麻烦很多,当时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范徽丽】因为涠洲岛的这个地理条件,它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必须走海运,这货船也小,一起风它就停航,所以经常碰到受天气的影响,断断续续的会停工,整个幼儿园的建设,我觉得就跟我们说的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的往上去积往上去累,挺不容易的

【主持人】当时在建设校园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有没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发生呢?

【范徽丽】我们整个的教育经费还是比较有限的,当时为了省钱吧,我就和我老师们都是想着,要不就一人手一辆小拖车,自己把这些玩具、什么材料,用小拖车拉上去,还有一个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能动手的就自己来做,比如说像我们幼儿园的旗杆,当时我们是从网上去买的采购的,因为幼儿园老师都是女老师,没办法把这个旗杆把它运上岛,当时的物流也不像现在这么好。还有我们的宣传板报,那么货到以后,就得自己去装了,就去找村里面正在修道路,我们就去给他们借来的这个水泥和砂石,然后自己动手,自己浇灌混凝土,就把旗杆把这些板报,自己动手把它给竖起来的。

【主持人】就全都得自己一点一点来做啊。那刚刚您也讲到了,就比如说我们海岛建设的时候也是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那如果台风来了怎么办?

【范徽丽】那有一个真的印象很深刻,2014年的威马逊台风(强度)17级正面登陆涠洲岛,当时我记得我们13年开始筹建,原计划是14年秋季学期就要开学的,后来就是因为这场台风,就把我们整个幼儿园,尤其是新建的厨房给吹倒了,当时整个海岛3个月以后才基本恢复一个正常的生活,也就因为那一场台风,我们的整个开学就延迟了,其实那场台风不仅摧毁了我们校舍里面很多的设施,其实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也是一种很强烈的打击,我觉得辛辛苦苦筹备了一年的所有的这个建设被一场台风吹没了,当时曾经也想过放弃,想着能不能有一个人突然出现,接过我这个担子,我就不用再去操这个心了,也经常晚上偷偷一个人伤心会流泪。其实我想我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就是给这个海岛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改变,其实不就是作为一个教师,他的教书育人的职责,然后他要给这个海岛带来希望、带来思想,带来一种新的生活认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其实我觉得就应该从教育的改变开始,所以也就是这种力量,还有当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的眼神,也支持我把这个事情,把这个幼儿园办下去。

【主持人】那像您刚刚说的,我们除了海岛建园的这个困难之外,我想我们在幼儿园的组建当中,师资团队也是非常关键的吧。

【范徽丽】其实教育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尤其是涠洲岛这边招聘老师,我觉得确实是我办学过程中的一个最大的难题。以前北海市机关幼儿园从来不愁教师的招聘,每一次放编(编制)出去都有很多人报考,而唯独这一次在后面加上必须在这座岛服务三年,包括我们幼儿园的符合报考条件的老师,他们都不愿意去填报,因为往海岛他需要坐船,坐船这个脚一离开土地,很多人就受不起(风浪),所以当时也是做了很多老师的思想工作,一个个去找符合这个报考条件的老师去谈,后来一直经过努力,一直到我们这个这个招聘系统关闭前的两个小时,我们招聘的6个岗位,终于有19个人来报,所以刚刚达到开考的比例,就那一会亲身体会一次,什么叫热锅上的蚂蚁,那种非常焦虑的一种心情。

【短片2】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范徽丽没有放弃,她像岛上倔强的芭蕉树一样,带着老师们从头干起。2015年秋季学期,涠洲岛幼儿园终于迎来首批孩子入园!开学第一天,附近的居民都跑来围观,大家像过年一样高兴。

从城市到海岛,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需求也不尽相同。岛上很多刚入园的孩子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海与岛就是他们童年生活的全部想象。如何“拉齐”市区孩子和海岛孩子的起跑线,让海岛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范徽丽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主持人】我们海岛孩子的教法肯定跟市区的孩子不一样吧?

【范徽丽】我们海岛的孩子可能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他会少了很多鲜亮的一种新鲜新颖的一些玩具、教具,可是我们海岛的孩子他拥有整个海岛,他从小就在这生长,而且还有一个很淳朴的这个民风,那他可以给我们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所以我们就基于涠洲岛的这个地理的一个特点,因地制宜,来开发“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这么一系列的一个教学改革。

【主持人】那这个课程的内容包含些什么呢?有些什么样的特色呢?

【范徽丽】海丫丫就是对我们孩子的一种昵称,就是我们的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主体,丫丫也是我们中国对孩子的一种比较有爱的,充满爱的一种称呼。第二个意思丫丫她也代表一种成长的印记,365等于无限,它代表的指向是我们老师,老师你选择了在海岛,就选择了365天全身心的一种陪伴和教育,那么成长行动这一块就包括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是我们也是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一个发展指标来呈现,然后因地制宜的去挖掘海岛上的这一些历史、人文、自然等等的一个海岛的资源,来开发这样的课程,从孩子的成长的角度,从他健康的角度,我们设计了八个主题的一个活动,比如说海丫丫上学记、海丫丫学丝路、海岛花园,这些都是我们给孩子们来设计的,让他们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面,把这些熟悉的而又陌生的事物,变成他一种教学的资源

【主持人】那现在就是开设了课程之后,我们涠洲岛的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范徽丽】因为岛上的居民都是以客家方言为主,所以刚进园的孩子呢,他主要的也是客家的方言为主,所以跟老师们交流这一块可能会有点困难,老师说普通话,但孩子他不能用普通话给老师回应,有时候听普通话的时候一下子还不太习惯,但一般过完一个学期以后或者两个月以后,孩子慢慢就会主动的跟老师用普通话去交流,而且这个推广普通话,也通过孩子来影响了我们海岛的家庭,家长也开始用普通话跟老师们进行这样的语言交流。我想不仅仅是对于孩子改变,而也通过了这个小手拉动了大手,也促进了这个海岛文明的一种进步。

【短片3】在范徽丽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涠洲岛幼儿园发展成为北海市幼儿教育的一个标杆。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在范徽丽的影响带动下,来到了海岛。让“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在北海市区、在海岛落地开花,照亮孩子们快乐成长之路。

如今,回到市区工作的范徽丽一如既往,继续着她对学前教育的执着追求,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她希望教育能影响更多的人,能给更多的老师、孩子和家庭带来幸福和美好!

【主持人】您在教育过程当中最希望把孩子教成什么样?

【范徽丽】如果说对于幼儿教育,觉得我还是秉承这么一个“蒙以养正”的一个教育的理念,其实3-6岁是孩子情感,他养成的学习品质养成的一个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一点上呢,我想要把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我们教育的始终,其实幼儿教育他也是一种生活,来源于生活,首先孩子他不理解什么是文明这两个字,但是我们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很多的一些行为习惯或者一些现象,那么小朋友他也会扩散去引发,有的小朋友告诉我说,文明就是一辆车只停一个车位,因为可能他跟家长周末去商场的时候,停车的时候就发现有些找车位是挺难的,有的车可能甚至也没有按规范停到车位里面,这是你看小朋友一个表达,所以我们就通过生活中的很多一种现象,结合孩子的生活,来从这种具体的一种形象,上升到对孩子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主持人】您在2019年10月也是荣登“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对于这个荣誉,尤其是“好人”的这个称谓,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范徽丽】如果说对这个“好人”(称谓),那我想结合我的职业,我的教师的身份,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做好我们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从这么多年获得的经验,怎么把它走向从经验走向科学,怎么能够给孩子的一种成长,提供更科学的一种支持和帮助,给家庭教育能够有一些更科学的指导。我觉得再做学前教育也不仅仅只是面向小孩3-6岁了,可能我还想把它延伸到0岁,从探索这个0-6岁的这么托幼一体化的这么一种研究,还要思考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幼儿园里面,他的家庭教育问题,我想这些都是我继续做学前教育,它要去努力的一种方向,

【短片4】范徽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带领团队坚毅前行,照亮孩子们快乐成长之路,成为全力以赴为党育苗的闪亮注脚。

范徽丽坚守着对幼教事业的那份初心,引导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坚实基础。让小朋友玩在一起、吃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底,带领着老师和孩子,知行合一,渐行渐美。

【主持人结束语,特写转全景,音乐铺垫】有爱才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坚守学前教育最前沿的范徽丽为北海的学前教育事业开拓出一片快乐、健康、和谐的幼教天地。未来的路还很长,即便朴实无华,“园长妈妈”范徽丽,都将一如既往坚守教育沃土,用心谱写出更为绚丽夺目的幼教篇章!

(全景)再次感谢范徽丽园长做客我们演播室。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好人会客厅》,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