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1.p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北海广播电视台推荐参加2023年度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优秀作品公示(七)

发布时间:2024-03-09 14:18:27.0来源:

《办证小摊、“截停车标” 温情零距离》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网络视听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办证小摊、“截停车标”温情零距离》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作品

   

网络评论

项目代码

X2

刊登网站

(单位)

微信视频号

(北海广播电视台)

首发日期

2023年7月7日

语种

普通话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J8xV6YWW

二维码

 

点击量

1.6万

 

(主创人员)

庞福林、沈世钰、任斌

编辑

何雨岚、蒋国强、 谢梁雨

作品

简介

北海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在私家车醒目的位置上张贴了“我是北海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如有需要请截停我”的车标,实现救援力量与群众“零距离”。执法人员在地摊经营的地段也摆起了摊,手把手、一对一,教摊主们在网上申报营业执照,服务“零距离”。无论是“有需要,请截停”式的”零距离”,还是“摆摊办证”式”零距离”,都是把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去做,把好事实事做到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评论推出后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转发留言,为“零距离”+“有温度”叫好。

推荐

理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篇评论从两件发生在北海的“小事”以小见大,娓娓道来,通过两件身边事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评论观点鲜明,语言鲜活,标题生动,论据有力,说理酣畅,深入浅出,发挥了网络评论“短小、鲜活、生动”特点,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对舆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办证小摊、“截停车标” 温情零距离》文稿

 

北海新闻·主播说,我是任斌。

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大家关注,那就是北海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在私家车醒目的位置上张贴了“我是北海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如有需要请截停我”的车标。“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干脆利落,却又让人心头一暖。

急救有着“黄金四分钟”之说。极端情况下,急救就是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遇上紧急情况,有这样的一辆车停在身边,生命就多了一分保障。

有网友评论说,这不是风景线,而是真真切切穿行在街头巷尾的生命线,真正实现了救援力量与群众“零距离”。

还有一条新闻:为了促增长稳就业,北海放开了部分路段让群众摆摊经营,但放开不放任,服务“零距离”。连日来,执法人员在地摊经营的地段也摆起了摊,手把手、一对一,教摊主们在网上申报营业执照。有这样的一个摊摆在身边,群众就少跑了很多路,省了很多事儿。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无论是“有需要,请截停”式的”零距离”,还是“摆摊办证”式”零距离”,都是把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去做,把好事实事做到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

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需,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零距离”。

 


《守护一片海——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网络视听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守护一片海——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

   

网络专题

项目代码

X3

刊登网站

(单位)

“看北海”视频号

首发日期

2023年3月29 日

语种

汉语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O39U1iSP

二维码

 

点击量

4270

 

(主创人员)

高峰、唐燕玲、赵帆、李俭、张新宁、

谢韵、冯远浦

编辑

龙滢、利春蕾

作品

简介

微视频《守护一片海》通过修复海草床、冯家江湿地生态工程、海底“种植”珊瑚礁、保护布氏鲸等典型故事,生动阐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视频画面精美大气,文字简洁明快,制作精良细腻,说理流畅清晰,是一部紧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同时具有鲜明北海特色的精品佳作。

推荐

理由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如何结合北海实际,认识和践行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微视频《守护一片海》梳理了十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北海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行动脉络,让受众更真切、直观地理解中央政策,感受北海上下为守护这片海所付出的努力。

守护一片海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画外音:

北部湾畔,涛声悠扬。北海,一座被大海拥抱的半岛城市。当地的人们被大海滋养,也在用心守护这片浩淼湛蓝的海。

北海市委党校付雪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画外音:

以红树林、海草床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固碳效率,而近年来,海草床已成为地球生态圈中退化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以海草草块移植为主,结合种子和根状茎等种植方法,在合浦县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成功种植海草,期待以海草为“口粮”的“美人鱼”——儒艮回到北海吃草、安家。

北海市委党校付雪原:

面向未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17年开始,北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树林保护好”“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的指示要求,启动了冯家江流域生态治理和综合开发工作,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北海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实践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画外音:

由于历史原因,冯家江流域江水黑臭,环境恶化,红树林生态系统衰退。现在的冯家江,一江清水穿城入海,红树繁茂白鹭翩飞。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 邓秋香:我们小冠沙园区还出现了非常罕见的蓝翅八色鸫,而且这两年我们也多次监测到数量不到1000只的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北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北海市委党校付雪原:

顶层设计、协同治理、社会参与,对推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缺一不可。面向未来,必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画外音:

涠洲岛珊瑚礁面积约占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的10%。这片区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曾遭到破坏。2013年起,科研人员下潜海底,在这片海域进行珊瑚培育,修复涠洲岛8公顷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区海域珊瑚覆盖率提高了3.6%。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成员——林明晴

“在苗床的周围,我们发现了许多小个体的鹿角珊瑚,然后这也是证明海域环境变好的一个有力证据。”

也是在这片海岛上,鲸跃豚舞,“鲸”喜连连,涠洲岛海域识别的布氏鲸群体个体数已由2016年的10头左右上升至如今的50头左右。涠洲岛海域成为我国近海自上世纪80年代后发现的唯一大型鲸类捕食场所。

为保护布氏鲸,北海市政府于2018颁布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禁止向海洋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规定涠洲岛、斜阳岛岛屿及其海岸线向外6公里的海域范围为永久禁渔区。

科研人员、渔民和志愿者们汇聚一起,成为布氏鲸的共同守护者。

北海市委党校付雪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用心守护,久久为功,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将会更加浓郁宜人。

 


《峥嵘岁月六十载 红色精神代代传》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网络视听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峥嵘岁月六十载 红色精神代代传》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作品

   

网络专题片

项目代码

X3

刊登网站

(单位)

北海广播电视台《看北海》视频号

首发日期

2023年12月29日

语种

中文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8NdoaY5c

二维码

 

点击量

4800

 

(主创人员)

洪基、江燕、许健彬、张秩瑞、赵爽宇、王丽亭、许毅本

编辑

唐燕玲、余永波、黄巧年

作品

简介

1963年,80名地角姑娘拿起枪,成立了地角女子民兵连,成为广西军区建制最为完整,编制最大的“清一色”女民兵连,同时也是北海一支重要的民兵力量。她们学知识、守海疆、建渔港、保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凯歌,成为享誉南北的“北部湾畔的铜墙铁壁”。60年来,一代代地角女民兵茁壮成长,“不爱红装爱武装” “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地角女民兵精神也一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推荐

理由

地角女子民兵连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母女同为女民兵”“姐妹花女民兵”这些故事,以及母教女、女学母当民兵的佳话和优秀品质代代相传。60年来,海风拂面,吹老了人的容颜,却吹不散她们炽热的国防情怀。本片展现真实历史,弘扬社会正能量,寓教于乐,感染力强值得观看并分享。

 



【现场声】军事汇报老民兵汇报现场声片段:杀………………

【配音】在北海市地角女民兵建连60周年军事科目汇报展示中,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方队特别引人注目,她们步伐矫健,英姿飒爽,这种独特的气场毫不输给其他人,她们都来自地角女民兵连。

 

推出标题:峥嵘岁月六十载 红色精神代代传

北部湾畔的红色娘子军—— 地角女民兵连

 

这是一张拍摄于60年前的照片,照片上女民兵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当时地角女民兵连刚成立不久,姑娘们青春飞扬、意气风发。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敌对势力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派遣特务渗透和军事挑衅、制造紧张局面的时期。北海地角的男人们要出海打渔维持生计,为守护海防,1963年,80名地角姑娘拿起枪,成立了地角女子民兵连,成为广西军区建制最为完整,编制最大的一支妇女民兵队伍。她们学知识、守海疆、建渔港、保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凯歌,成为享誉南北的“北部湾畔的铜墙铁壁”。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两个女民兵蒙着眼睛拆装枪支的情景,与共和国同龄的龙先兰是地角女民兵连的首任连长,时隔半个世纪,看着这张照片龙先兰仍然很激动。

【同期声】龙先兰:民兵组建后我们先学文化,六天,除了星期六,每天都上,一个星期上六晚。学文化,后学政治,隔一个晚上上一个项目这样学, 7点半开始学习,到9点半结束,9点半开始夜间训练,持续到10点半,一个小时的夜间训练,到10点半休息下就去睡觉,11点钟就出去出哨。晚上要练,白天也要练,特别是要蒙着眼睛拆枪、装子弹,开着眼睛要学,蒙着眼睛也要学,要不晚上看不到怎么办。

【配音】民兵虽然不是正规的部队 ,军事化训练的强度和标准却一点都不低 ,队列、步伐、射击、刺杀、爆破,是当时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姑娘们每天的必修课。

【同期声】龙先兰: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政治,说我们中国为什么取得胜利,说以前的部队、解放军怎么取得胜利,特别是支援朝鲜,我们的解放军是什么样子的。学习英雄,还有看电影,如《上甘岭》《英雄女儿》,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育。

【配音】女民兵们白天参加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晚上集中开展政治和文化学习,夜间还要在海边巡逻放哨。

【同期声】龙先兰:集中住,集中劳动,集中训练和巡逻放哨,一切以集体为主,大队有间房子,房子很长,我们把旧船的木板拆下来铺床板,两边对着铺, 一路铺过去,就在那里住。三四十个人挤在一起。那时没有鞋子,出去放哨脚会被刺很痛,山岭那头有很多荆棘草刺破了脚板底,特别是第一次去放哨回来,脚板都刺破流血了。

【配音】1969年至1983年,地角女民兵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守护港口、码头、油库等重要目标,并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37起,出色完成了守卫海疆任务。

【配音】这是一条充满岁月沧桑的扁担,它承载着一段地角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上个世纪70年代,为解决渔民的生计,上级决定修建地角渔港。

【同期声】龙先兰:因为当时地角是没有渔港的,渔船回来就停靠在岸边,一有风浪就把渔船吹走了,连人带船都吹走了,对群众损失很大。

【同期声】曹家秀:我们地角渔村来说,男的主要是出海,女的就做后勤,基本都是女的参加建港。

【同期声】龙先兰:当时我们民兵组建突击队,三个突击队。、危的、重的、急的都是我们民兵承担的任务。

【同期声】李家兰:六点起床六点半出操,出到七点钟回来家里吃饭,吃饭后又挑簸箕去担泥。

【同期声】曹家秀:那时候没有什么厚的衣服,那时候的衣服很薄,肩膀的衣服磨破了再垫一块布上去,破了再垫一个新的进去,就是这样干的 没有什么办法。

【同期声】蔡秀兰:肩膀全部发脓,这两边这些女的妇科这些全部擦穿,擦穿回来后拿花生油和煤油擦,第二天早上又去做,从来没有见过一声苦一声累的。

地角女民兵连作为建港大军中的突击队,他们与广大群众一起肩挑手扛,日夜奋战,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能容纳3000多艘渔船的避风港。如今,地角渔港依然是北海最繁忙的渔港之一。

 

【配音】这是一张拍于1971年的照片,面对这张照片,老民兵曹家秀和李绍兰等还是记忆犹新。70年代正值广西开展铁路大会战,地角女民兵又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投身到广西融水县参加枝柳铁路建设,迎接新的考验。

【同期声】龙先兰:我们主要修公路,还没得修铁路,做好公路才能拉东西进去(修铁路)。

【同期声】李绍兰:担泥、挖石头、挖那些树头、劈山开岭。

【同期声】曹家秀:因为是冬天,这泥这水又浓又烂,大家都生冻疮,生个冻疮那么大个在脚板底下,但大家都没叫苦。

【配音】在开山筑路工地上,意外的事情总会随时随地发生,担负开山炸石的地角女民兵一次放炮时出现了一发哑炮。

【同期声】龙先兰:排哑炮是最危险的。当时我说谁都不许进去,全部离开。许德凤和我一起去。因为我带队去的时候就向大家保证:保证大家完完整整地去,完完整整地回来,如果少一个,只有少我,不会少大家。

大约30米这样,我不准她进去了,我说你在这里,我自己去检查。检查还好那个哑炮深度高,然后我就放炸药,放雷管进去,轻轻地压,不敢用力,还好最后爆炸没有问题。

 

【字幕】在枝柳铁路中,地角女民兵连炸石开山、服务当地百姓,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作风,为枝柳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连队创造的“铁姑娘精神”、“枝柳精神”在八桂大地影响了一代人。

 

【同期声】龙先兰:我们当民兵就要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苦不怕牺牲,自己的一生就交给党安排。

所以无论叫我去做什么,无论叫每一个人做什么我们都不会计较的。

【配音】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轻的姑娘们用火热的青春竖起了地角女民兵连的旗帜。从保家卫国垦荒开地,围海造田建设海港,到投身国防施工,他们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形象成为美的典范时代的楷模。《海霞》这部电影拍摄于1975年,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地角女民兵。

【配音】峥嵘岁月见初心,薪火相承担使命。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对母女,她们同是地角女民兵,母亲正在指导女儿训练。

【同期声】小时候深受母亲的影响,她会给我和姐姐讲一下她们修建渔港、巡逻放哨的故事,我觉得她们很了不起。长大以后也受到她们的鼓舞,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地角女民兵。

【配音】60年来,地角女民兵连已经完成了第十一轮的新老交替,钢枪传递到了90 后、00后的姑娘手上。新一代的女民兵连人员组成更为多元化,他们发扬老一辈“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奉献、特别能攻坚克难”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大潮中,一代代地角女民兵茁壮成长,“不爱红装爱武装”,“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地角女民兵精神也一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直播:我在涠洲岛种珊瑚》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作品标题

《直播:我在涠洲岛种珊瑚》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

   

移动直播

项目代码

X5

刊登网站

(单位)

北海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名城北海》

首发日期

2023年9月22日

语种

汉语

网页地址

https://orientalbeihai.zainanjing365.com/siteapp/gdmm/jsp?service_name=gdmmArticle&method_name=shareJspArticleLive&id=20402&appscheme=gdmm-mingchengbeihai

二维码

 

点击量

5056

 

(主创人员)

集体(黄燕、李俭、徐斌、沈萍、唐燕玲、吕峰、洪基、利春蕾、张新宁、黄晓波、韦程耀、王柔卜、谢韵、陈书雨、蔡季容、谭伟职、龚骁、汤梦琪、黎宇翔、夏桂荣、陈家宁、陈锐、 黄鑫) 

编辑

李俭、沈萍、龙滢

作品

简介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在2023年全国珊瑚日到来之际,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与无境深蓝在涠洲岛携手发起“修复一代•珊海同行”行动计划,邀约志愿者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调查监测,参与珊瑚礁修复的过程,感受珊瑚生态最真实的状况。该直播从航拍、地面拍摄、海上拍摄以及海底拍摄全方位展现了此次活动过程。特别是水下直播利用了GPRO运动相机以及水下直播机器人进行拍摄,对志愿者水下活动以及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群进行展示。直播还对活动的组织者、志愿者带头人进行采访,讲述了涠洲岛珊瑚修复和种植取得的成果。该直播活动除了在北海广播电视台《名城北海》手机客户端、《看北海》视频号等自有平台推送外,还在《广西视听》《新华社现场云》《央视频》等30多个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直播浏览量超过了370万人次。

推荐

理由

此次“百人种珊瑚,种出一片珊瑚海”公益性活动是环保志愿者对推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沙滩岸线的具体行动。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该直播活动从前期策划、实际踩点、现场实施历经2个月,从海上信号、水底拍摄等技术角度进行了反复论证。在直播流程、主持人串场、嘉宾采访等内容角度进行了周密策划。直播拍摄角度丰富、画面精美、采访到位。向观众展示了北海涠洲岛美丽的风光、海底珊瑚群的五光十色以及志愿者海底作业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看性和科普性。

《我在涠洲岛种珊瑚》文稿

 

直播地点:

1、岸上主演播点(长风民宿):广西电视台主持人汤梦琪、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 黄雯、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深蓝学院创始人 刘雪莲

2、活动开幕式场地(旅发自由地):主持人王柔卜,采访2位无境深蓝志愿者

3、滴水珊瑚馆:现场记者利春蕾,涠洲岛滴水珊瑚馆馆长助理 李雨萧

4、海上修复区:主持人王柔卜、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潜水与海洋科考中心主任 黄学勇

 

片头空境:有珊瑚的地方,总是五光十色,璀璨夺目;有珊瑚的地方,总是生机勃勃、鱼群汇聚,它们就是一朵朵神奇艳丽的花,妆点着蔚蓝的海底家园。

涠洲岛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珊瑚分布的北界,由于近年气候变暖的趋势,热带核心区的石珊瑚分布有向亚热带迁移的态势,于是涠洲岛变成了热带石珊瑚未来的“避难所”。科学家们在涠洲岛海域进行着人工繁育珊瑚的多项实验,这里也因而成为了珊瑚生存实验的天然场地。一次次下潜,换来的是一次次新生。经过数年努力,涠洲岛珊瑚修复区内已繁育十几种珊瑚共1万多株,海底世界一派艳丽的“瑚”光“珊”色。而这健康的珊瑚礁群,是涠洲岛海洋环境良好的标志,也是涠洲岛维护海洋生态、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沙滩岸线的基础。

 

1)岸上主直播点长风民宿(广西电视台主持人汤梦琪、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 & 深蓝学院创始人刘雪莲)

主持人口播:欢迎来到“百人种珊瑚,种出一片珊瑚海”公益性活动的直播现场,我是广西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汤梦琪。刚刚片头的珊瑚之美是否有惊艳大家的目光呢?从2015年至今,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就带领着十几位工作人员在涠洲岛建立了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基地,让涠洲岛这片珊瑚岛礁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今,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种”珊瑚的队伍中。

今天,黄雯教授与“无境深蓝”公益组织策划了“百人种珊瑚,种出一片珊瑚海”的公益性活动,该活动对100余人进行一定的培训后,将开展实时的珊瑚种植。现在,活动已拉开序幕,请跟随记者的直播镜头,去到启动现场,一起走进本次“海底造林”活动,尽赏“瑚”光“珊”色。

 

2)活动启动仪式场地(主持人王柔卜,采访2位无境深蓝志愿者,其中一位最好是涠洲岛岛民)

主持人口播:欢迎来到“百人种珊瑚,种出一片珊瑚海”公益性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我是主持人王柔卜。问大伙一个问题,您种植过动物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在海底,它塑造了巨大的热带雨林,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需要我们潜入海底去进行呵护和培养,它们就是珊瑚。

现在在我身边准备出发的就是本次经过培训筛选最终确定要一起潜入大海,进行珊瑚种植修复的人员,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了参与这次海底造林活动,大家都做了什么准备,进行了怎样的培训。

无境深蓝志愿者回答

(中间适时播送开幕式现场画面)

采访涠管委陆金旭副主任:

问题1:近年来,涠管委在对珊瑚的保护上有怎样的支持措施?(比如执法队伍加强了巡逻,禁止盗采等)岛民对珊瑚的保护意识有怎样的改变?

问题2:我们在法律法规上有怎样的规定?

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四十六条、《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禁止采挖、破坏珊瑚和珊瑚礁,违反规定的,由海洋环境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3.麻烦您对我们的游客和市民发出呼吁,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珊瑚岛礁

主持人口播:珊瑚礁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像植树造林一样,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种安放在合适的海域中,从而促进珊瑚资源快速恢复。走,让我们一起跟随这群“海底育林人”开始今天的珊瑚保育工作。航行的时间,镜头交给我们正在滴水珊瑚馆进行直播的主持人,带大伙一起了解珊瑚。

 

3)滴水珊瑚馆(现场记者利春蕾、涠洲岛滴水珊瑚馆馆长助理 李雨萧)

主持人口播:欢迎大家来到涠洲岛珊瑚馆直播现场,我是记者小利,今天我们有请到了涠洲岛滴水珊瑚馆馆长助理李雨萧来跟我们分享珊瑚种植修复的相关知识,欢迎您。

李雨萧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利春蕾:现在我们看到专家团队和100多位志愿者已经前往珊瑚修复区了,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李助理,珊瑚礁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

李雨萧: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指由珊瑚、藻类、无脊椎动物、鱼类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水质、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海域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就是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珊瑚礁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25%的海洋生物都要依赖珊瑚礁生活。第二,保护海岸线。珊瑚礁可以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的侵蚀,它形成的防波堤吸收或减弱海浪70%—90%的冲击力量。第三,维护渔业资源。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都由珊瑚礁提供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第四,减轻温室效应。珊瑚在造礁的过程中,通过体内虫黄藻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减轻地球温室效应。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给珊瑚礁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人类的偷盗贩卖行为也加剧了珊瑚礁数量的消失,所以保护珊瑚礁我们刻不容缓。

利利:是的,如果珊瑚礁不复存在,海底也就像是一片荒漠。那么现在珊瑚礁是怎样的现状呢?

李雨萧:在中国的海域中,珊瑚礁分布广泛,包括南海、东海和黄海的某些海域,但是,由于多年的人类活动和海洋环境的恶化,中国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自1990年以来,澳大利亚大堡礁中珊瑚的生长就已经减缓到过去40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钙化生物体生长减缓,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

利利:确实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珊瑚的保护意识非常薄弱,这也就造成了大量珊瑚礁遭受破坏,具体的因素,您再跟我们仔细说说。

李雨萧:首先,污染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的最大威胁之一。随着化工、矿山、船舶、农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进入海洋中,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其次,过度捕捞也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捕捞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很多依存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鱼类资源遭到了疯狂捕捞。这样的行为使得生态系统无法得到足够的恢复和更新,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气候变化和海洋温度上升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导致珊瑚白化、死亡,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利利:看到大量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威胁,科学家们从2015年开始对涠洲岛珊瑚岛礁进行修复工作,如今效果显著,而我们现在身处的滴水珊瑚馆正是更直观地展示珊瑚培育、生长、修复、保护的地方,我们请黄副馆长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涠洲岛滴水珊瑚馆吧。

李雨萧:涠洲岛滴水珊瑚馆于2021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珊瑚馆展示了珊瑚礁的生态功能、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退化及其原因、珊瑚礁保护与生态修复、畅游海洋世界等五大主题、14个子版块。是我国首个以珊瑚礁为主题的科研、科普基地,这里拥有1个大型珊瑚礁生态展示缸、1哥活体珊瑚礁生物展示缸、2哥大型珊瑚苗种培育缸、1套珊瑚有性繁殖系统(含6个独立实验缸)。培育珊瑚25种,共1000余株,为涠洲岛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也通过展示珊瑚礁区生物和生态景观、开展珊瑚保育及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情况、珊瑚礁保护知识科普及宣传等,呼吁民众身体力行,做北部湾珊瑚礁的保护者、监督者、宣传者。

利利:是的,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涠洲岛滴水珊瑚馆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15万余人次,有更多的人通过这里认识到了保护珊瑚岛礁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收到信号,专家团队和志愿者们已经抵达修复区,我们先把镜头交给水上直播点的主持人王柔卜。

 

4)海上修复区直播点主持人王柔卜、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潜水与海洋科考中心主任黄学勇

主持人口播:经过近20分钟的航行,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涠洲岛珊瑚修复区的入水点,现在大家看到工作人员们已经准备入水进行修复工作,我们先请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潜水与海洋科考中心主任黄学勇来跟大伙介绍一下今天总共需要修复种植的珊瑚苗有多少。

黄学勇老师我们今天准备对24个人工珊瑚礁进行1200株珊瑚苗的种植,修复面积达到……

 

主持人口播:那黄老师您再为我们介绍一下涠洲岛珊瑚的种类有多少种,可种植的包含哪些,最适宜修复的是哪一个品种呢?

黄学勇老师:

主持人口播:现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已就绪,我们跟随镜头,一起下海,来看看这场海底造林活动,主持工作交回给岸上,谢谢。

 

5)岸上总导播点长风民宿(广西电视台主持人汤梦琪、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 & 深蓝学院创始人刘雪莲)

主持人:欢迎回来,在志愿者们做准备下水的同时我先来介绍一下我身边的两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 & 深蓝学院创始人刘雪莲,欢迎你们。

两位与观众打招呼。

主持人:在本次活动的号召发起后,我们无镜深蓝的志愿者们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携手促进了活动的实施。100多名志愿者很快就集结完毕,听说有很多志愿者还有着很多与珊瑚有关的故事,我们请刘雪莲执行长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刘雪莲执行长:谈一下在活动发起后志愿者们积极回应的情况,简单分享一个小故事。

主持人:很多时候,人们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的就是这一份热爱的支持,就像黄雯教授,说起珊瑚那真是话题不断,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刚刚说到珊瑚可以被人工“种植”,如同陆地上的植物苗圃。可为什么要种珊瑚呢?

黄雯教授:

主持人:对了,黄教授,其实我特别想知道,涠洲岛在地理位置上对珊瑚养护有怎样的优势?

黄雯教授涠洲之名,顾名思义,“围”洲之围,得于涠洲岛南湾火山口喷发造就的锥形桶状边缘,这片造就了涸洲岛的火山岩,还成就了北部湾最北部的一大片珊瑚礁。涠洲岛珊瑚礁分布于岛的北、东、西南面,是广西沿海唯一的珊瑚礁群,已探明的珊瑚分属26个属科、43个种类,是南海的特色生态系统。这片珊瑚礁,成为了国内外珊瑚研究领域的活力地带。涠洲岛的天然海域里正在进行的珊瑚礁恢复工程,是为全球珊瑚的未来生存做的重要实验。

我们从2015年开始就在涠洲岛开展珊瑚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专注相关修复技术的研发与突破。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珊瑚礁修复技术。在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区投放苗圃47个,人工礁体82个,种植珊瑚12000余株,修复区活珊瑚覆盖度从5%提升到20%,鱼类等海洋生物显著增多,生态明显改善。

主持人:现在我们从镜头里可以看到,我们的专家团队和志愿者已经分批次进入水中,开始“海上造林”活动,我们也请黄雯教授来为我们讲解一下他们在水下种植珊瑚有着怎样的难度吧?

黄雯教授:在海底“植树造林”和在陆地上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随着深度的增加,能明显感觉到受海底压力以及周边环境复杂多变等带来的影响,在努力控制自己身体的同时,还要把珊瑚准确移植到指定位置,难度可想而知。

主持人:其实像我身边的两位,都是多次下海进行过珊瑚种植的,那根据两位的经验,在海里种植珊瑚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什么技巧吗?

刘雪莲执行长:

主持人:我们现在通过画面可以看到操作正在进行当中,像这样的操作我们刘雪莲执行长已是多次下海进行过,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种植珊瑚要进行哪些步骤呢?

刘雪莲执行长:首先,他们要……这样的一敲、一绑、一剪这几个动作,工作人员每天要重复上百次。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形成了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

 

6)海上修复区直播点主持人王柔卜、黄学勇老师、志愿者

主持人:现在我们第一个完成种植的志愿者已经回到水面,我们来采访一下,今天完成这项工作的感受。

志愿者接受采访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加入到守护珊瑚岛礁的队伍,共同维护这片海上森林的勃勃生机,那么今天,我们“百人种珊瑚,种出一片珊瑚海”公益性活动水上修复区直播点的任务完成啦。

 

7)岸上总导播点长风民宿(广西电视台主持人汤梦琪、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 & 深蓝学院创始人 刘雪莲)

 

主持人结束语:谢谢柔卜,也感谢所有的专家团队和志愿者们,舟楫为马,耕海牧渔。涠洲岛珊瑚修复区海洋牧场的建设,将助力破解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矛盾,为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我们本次直播结束,感谢大家观看,再见。

 

 


《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首站在北海发车》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作品标题

1、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首战即将在北海发车

2、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首战在北海鸣枪开赛

3、冲鸭!18支车队向终点发起最后冲刺

4、家门口的速度与激情  今天北海够嗨

再见!

5、期待再相聚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作品

   

融合报道

项目代码

X6

刊登网站

(单位)

北海广播电视台“看北海”视频号

首发日期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3日

语种

中文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NhzgR153

https://weixin.qq.com/sph/AkbX1zZjq

https://weixin.qq.com/sph/A740kyrFA

https://weixin.qq.com/sph/A2xL40cF7

https://weixin.qq.com/sph/AjMfGNMs8

二维码

 

点击量

2.9万、4.4万、1万、1.2万、2428

 

(主创人员)

集体(余永波、何雨岚、沈世钰、赵铨、任斌、陆琪淇、覃文茜、刘媛媛、孙崇江、吴旻、冯事成、柳成林、刘家南、苏渊鹄、卜麒竣、张敏达、李雨轩、谢梁雨、蒋国强

编辑

庞福林、余永波、许思琦

作品

简介

受疫情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被按下了“暂停键”,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强力回归,依然选择在北海市作为首战发车,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作为传统媒体,有效地依托融媒体,把首发比赛切片推送,实现直接、快速、准确地推送,让关注的人群能够及时了解比赛的进展。

推荐

理由

群众关注的事件,作为媒体,一定要有声、有画面。该融合报道,能够及时传递消息,很好地担起了媒体的职责。


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首站在北海发车》文稿

1、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首站即将在北海发车(一)

【记者现场】北海广播电视台记者——沈世钰:时隔三年,带着全球车迷的万千期待,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重磅回归。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海园博园,也就是比赛的起点,稍后这里将举行首站比赛的发车仪式,18支车队将从北海园博园出发,在958.8公里征途上向四色领骑衫和领奖台发起冲击,相信赛事能够在广大体育爱好者中掀起更大的热潮,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2、2023年格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首站比赛在北海鸣枪开赛(二)

【现场声】自治区副主席——廖品:我宣布,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城市赛段开赛。

【正文】10月12日,2023年格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北海鸣枪首战,18支顶级车队、116名选手绕城争霸,中国国家队首次参加该赛事。

 

3、冲鸭,18支车队向终点发起最后冲刺(三)

【正文】10月12日下午,2023年格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选手向终点发起最后冲刺。

 

4、家门口的速度与激情,今天北海够嗨(四)

【记者现场】——刘媛媛:我现在是在高德港大桥(附近),现在是上午的十一点二十分,参加2023格力世巡赛·环广西北海赛段的选手即将从这里飞驰而过,目前,现场聚集了许多市民和车友,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兴奋和热情,欢呼声呐喊声已经是把氛围感给拉满了。大家都期待近距离的感受这场速度与激情的比拼。

【同期声】市民——高柯:今天能到现场来观看感觉心情非常的激动。北海能举办这样的赛事也为北海感到自豪。我为北海加油,我为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5、再见,期待再相聚(五)  

 

【正文】10月12日,阔别三年的2023年格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万众期待中回归。赛事期间,参赛车手、嘉宾以及市民游客,在享受世界顶级自行车赛事的同时,也充分感受了北海这座充满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滨海之都,领略“品质北海、魅力北海”。

【同期声】参赛选手——托马斯·德·吉恩特:我2017年来过北海,很高兴,阔别三年后,环广西能再次举办。今天在比赛中我会看看北海的变化,期待这次比赛。

【同期声】参赛选手——克里斯托弗·诺普:北海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我第一次来这里,对于接下来的比赛我很激动。

【同期声】参赛选手——艾力亚·维维亚尼:这次的环海沿线赛道也非常适合我,所以我非常想一直保持这个赛段的胜利。

【同期声】自行车车迷—许景远:“环广西”是世界级的,(接)会把经济给推上去的,还有它会激发很多车友喜欢这方面爱好。

【同期声】自行车车迷——杨宇波:比赛的赛道很宽很直,然后景观很漂亮,欢迎大家来北海骑行。 

【同期声】市民——杨秀丽:欢迎他们再次来到北海,北海欢迎你。

【结尾字幕】“骑”遇珠城之美  期待再相聚

 


 《北海:风好正扬帆》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作品标题

《北海:风好正扬帆》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

   

融合报道

项目代码

X6

刊登网站

(单位)

微信公众号

“看北海”

首发日期

2023年10月28 日

语种

汉语

网页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J7xIpu2aZEMMkQCniEXDlg

二维码

 

点击量

897

 

(主创人员)

李俭、龙滢、潘志卿、庞福林

编辑

张新宁、李月皎、彭芳

作品

简介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北海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了让主旋律的题材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呈现,主创团队决定用“长图”这种新媒体形式进行报道。作品以北海做好“出海”的文章为切入点,用北海建设的高清图片作为背景,将文案与画面融为一体,横版展示了北海“向海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向海经济”“开放平台建设”“文化交流”四个方面的成就,新颖的形式与过硬的内容质量得以完美融合。该作品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及转发。

推荐

理由

该作品将共建“一带一路”这个宏大的主题与新媒体表现形式结合,以点带面展示了北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成就。长图设计新颖,通过点击页面上的“点我”展示了横向延长的画面,强调人机交互,给人有趣的体验及较大的视觉冲击。页面设计清新,高清的图案与文字融合得疏密得当,让人一图读懂,特别适合当下人们对阅读“短新快”的需求。

标题:《北海风好正扬帆》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十年来,北海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完善向海基础设施

北海已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同时拥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及管道运输“五位一体”交通网络的城市。北海港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北海港全域共有生产性泊位65个,开放泊位18个,其中10-15万吨级开放泊位6个。力争今年开工建设20万吨级航道及泊位,规划建设30万吨级航道及泊位。

 

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海洋生产  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872亿元,占全区的38%,向海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向海工业一批重点企业扎根北海,以全区最小的面积、第二少的人口,创造全区总量第三大的工业总产值、第二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滨海文旅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750万人次,增长30%,实现国内旅游消费310亿元,增长23%。北海获评“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十大秀美城市。

海洋渔业  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1万吨、总产值215亿元,总量和产值稳居全区第一。

 

努力提升开放平台

深入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个国家级园区、3个自治区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3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成为向海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文体交流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至2022年,北海市连续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传播受众人数累计约两亿人。其中2019“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分别于中国北海、泰国普吉岛、新加坡、马来西亚兰卡威成功举办四站赛事。2022426日,世界帆船联合会(World Sailing)将“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正式列入赛历。

《碧海丝路》以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真实历史为创作背景,在赞美主人公“大浦”和“阿斑”对国家忠诚、对爱情忠贞的同事,生动再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贸易互通的历史背景。目前,该剧已到过德国、瑞士、比利时、俄罗斯、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  

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

《北海:风好正扬帆》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作品标题

1、《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

2、《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二)》

3、《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三)》

4、《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四)》

5、《揭秘“伞坚强”》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作品

   

融合报道

项目代码

X6

刊登网站

(单位)

北海广播电视台

“看北海”视频号

首发日期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21日

中文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fq5bcG5d

https://weixin.qq.com/sph/AYGIuGMdk

https://weixin.qq.com/sph/A2imI5jC8

https://weixin.qq.com/sph/A69A99z82

https://weixin.qq.com/sph/AyUZyUQEe

二维码

 

点击量

26.4万、8.3万、1.2万、7.4万、5206

 

(主创人员)

庞福林、余永波、沈世钰、陆琪淇、冯事成、张敏达、赵铨

编辑

何雨岚、李雨轩、谢梁雨

作品

简介

2023年第4号台风“泰利”于7月18日05时45分前后在北海市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给北海带来较为严重的灾害损失。台风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台风来袭的时候,作为新闻记者就要担起“暸望”灾情、正面宣传,服务引导的职责。北海广播电视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到台风一线,拍摄采访受灾情况,通过短视频第一时间推送灾情消息快速发布台风动态让受众能以最快速度、最直观去感受台风下的北海,并配发网络评论4条动态网络消息和1条评论《揭秘“伞坚强”》形成融合报道,重大事件面前做到报道有速度、评论有态度。体系化融合报道,为媒体融合提供了范例

推荐

理由

   台风报道,最大的关注点,无疑是登陆时间、地点、和相关情况。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更多的人是在通过手机移动端在关注和跟踪台风的新闻报道,而不是在通过传统媒体获取台风的相关信息。在报道中,记者在关键时刻都挺在一线,出现在现场,亮相在危险点,把最紧急,最紧迫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努力多做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报道,为抗击台风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交出一份满意的媒体报道答卷。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文稿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一)

 

【记者现场】北海广播电台记者——冯事成:我现在在海景大道延长线往冠头岭方向。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泰利”已经于今天早上5:45再次登陆北海。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风是非常的强劲,我身后的这一片绿植都已经被成片成片的吹倒。

【记者现场】北海广播电台记者——冯事成:虽然现在现场的台风强度有所减弱,但是我身旁的这棵树依旧是被大风拦腰折断。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二)

 

【正文】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损失惨重……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三)

【记者现场】北海广播电台记者——冯事成: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海城区的石步西村,想要知道昨晚的风力到底有多强劲,我们可以随着镜头看一下身旁的这一棵皂角树已经是直接被连根拔起了。

 

记者目击:台风“泰利”袭击下的北海(四)

【正文】台风“泰利”风力有所减弱,市排水、绿化、环卫等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对北海大道、广东路、渔港路、三中路、四川路等路段的倒伏树木和断枝残叶进行清理。

 

揭秘“伞坚强”(五)

 

【正文】北海新闻·主播说,我是李鎏。

在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的报道中。我们的一把伞在网上火了起来。画面中,记者在台风中撑着伞,逆风而行,步履艰难进行报道,但手中的伞始终没有被大风吹飞,也没有被吹坏,成了名副其实的“伞坚强”。

评论区留言也是一片欢乐,求伞名,求链接,求带货,人还没来得及红,伞却先火了。既然大家那么关心这把伞,我就给大家说一下,其实这把伞其实也不是什么名牌伞,就是一把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伞。

在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北海先后遭受了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一次是今年六月的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一次是台风“泰利”的影响。这两次自然灾害,我们都是“零伤亡”,受灾群众也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绝非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每个具体细节中。市委市政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督导落实每一项抗灾救灾措施;党员干部走家串户,一一敲门,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救援人员冲锋在救灾一线,救助受灾群众;台风还没有完全过境,排水工人、环卫工人、电力工人等走上街头,清理断枝残叶,修理被台风毁损的电力设施,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他们都是一把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伞,为群众提供了一方遮风挡雨的天地。

向每一位逆风雨而行的“伞坚强”致敬!

 

记者:余永波 沈世钰 庞福林 陆琪淇 冯事成 张敏达 赵铨


《主播“约”饼大会》


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

作品标题

《主播“约”饼大会》

参评项目

网络视听作品

   

网络短视频

项目代码

X9

刊登网站

(单位)

“看北海”视频号

首发日期

2023年9月29日

语种

中文

网页地址

https://weixin.qq.com/sph/AAgZSkvtX

二维码

 

点击量

5364

 

(主创人员)

集体(庞福林、余永波、何雨岚、沈世钰、赵铨、任斌、伍诺、田珂凡、李月皎、李鎏、黄素婷、庞大华、陆琪淇、覃文茜、卜麟竣、李雨轩、许思琦、谢梁雨、蒋国强、黄晓波

编辑

庞福林、余永波、何雨岚

作品

简介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月饼是中秋佳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南甜北咸,各种风味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北海新闻·主播说】策划推出特别版《主播“约”饼大会》,整段视频有趣且温情,创作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紧紧相联。该视频从北海广播电视台各位主播家乡的月饼开篇入题,讲述南北月饼差异,展现手法多样、视角活泼生动。视频结尾则进行了升华,由月饼之争过渡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主播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一起努力,共建美好生活。视频一经推出,便收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留言互动,一时刷爆朋友圈。

 

推荐

理由

该作品制作精细,话题紧扣社会热点,容易引起关注,画面紧扣主题,内容丰富,视频展示内容多元,为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喉舌作用、筑牢了舆论阵地。  

《主播“约”饼大会》文稿

 

空镜头(煮茶、瓜果等画面),此时李月的声音响起,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李月:说吧,今天我们必须选出,最好吃的月饼!

李鎏:那还用比吗,最好吃,最有特点的那必须是东北月饼啊!

任斌:对啊,没错!

李月:我跟你说东北月饼的馅料那是老丰富了!

任斌:嗯呐呗,豆沙的、枣泥的、莲蓉的、五仁青红丝的,你瞅啥呢?

李鎏:我瞅这个,枣泥儿的,我喜欢吃。

李月:我要这个是豆沙馅的。

任斌:那我就来东北必吃的这个五仁青红丝的,这味儿啊,看上头了!

田珂凡:哈哈哈哈,最巴适的还是我们四川的火锅牛肉月饼!

黄素婷:不对,应该是我们柳州的螺狮粉月饼才对。

田珂凡:我们火锅牛肉月饼麻辣鲜香,让人垂涎三尺!

黄素婷:我们螺蛳粉月饼借鉴了经典螺蛳粉配方,吃过就上瘾!

田珂凡:吃了我们麻辣火锅月饼的朋友,一天之内会舌头全麻,双唇红肿,一天都活蹦乱跳。

黄素婷:没错,吃了我们螺蛳粉月饼的朋友,根本停不下来,疯狂炫饼,螺蛳粉味直冲灵魂。

黄素婷:实在是居家旅行!

田珂凡、黄素婷:必备良饼。

伍诺:识惊未?!合浦大月饼!五仁配上客家风味的秘制叉烧,咸甜搭配、口感丰富,月饼蕴含了客家人自古以来祈祷五谷丰登、五子登科的美好愿望。而且合浦月饼还和诗神苏轼有渊源,他在《留别廉守》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说的就是合浦月饼!看看这大小、这“阅历”,能当其他月饼的“老豆”啦!

伍诺:快拿出来!既然饼都选完了,还不赶紧炫饼啊!

主持人结语:我们主持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同一片月光下。我们既喜欢五仁叉烧,也能接受螺丝粉月饼,既可以品尝麻辣月饼、也不排斥青红丝月饼,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团结一起,一起努力,共建美好生活。

出字幕: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记者:庞福林 余永波 何雨岚 沈世钰 赵铨 任斌 伍诺 田珂凡 李月皎  

李鎏 黄素婷 庞大华 陆琪淇 覃文茜  卜麟竣 李雨轩  许思琦 谢梁雨

蒋国强黄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