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1.p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讲好中国故事】老街

发布时间:2023-12-02 20:57:32.0来源:

作者简介: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委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大地文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爱逛北海老街。

老街不算太老,算上它的前身清末民初的旧街道,100多岁,比起那些千年古城的老街,尚算年轻。

但它有味道,有特色,带着属于它的鲜明印记,带着它不同于众的沧桑。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那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那未经修饰样貌斑驳的楼宇,墙体上风雨侵蚀瘢痕,那静幽深邃的小巷,那生长出蕨类植物的墙头和爬满青苔的墙角,那悬挂街边的老式路灯,都仿佛是时光雕刻出的怀旧之作,引人生出遥远的遐思。

有时,我会对着一根电线杆发呆。那水泥杆上有标号,是经百年风雨浸染过的编号。100多年前,广西的第一盏电灯从北海亮起,标志着广西电力工业从此诞生,当时,在西南五省中,仅广州、汕头、北海三地有电。相传滇军“红头巾”进入北海,看到街边的电灯感到新奇,想割下拿回营房照明,刺刀刚割到电线,便“啊呀”一声被电流击翻。

我与街边的铜雕像合影。那是名为“无声电影放映者”的雕塑,一个洋人全神贯注摆弄着一台老式电影放映机。美国发明无声电影的第二年,就由英国的传教士带来电影机和影片在北海映播,比上海要早3个月。

我自己,也曾陪同朋友,数次参观老街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1877年,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都在北海设立了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和眷属往来信函、包裹业务的需要,北海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1896年,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翌年,北海“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成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邮政分局之一。在此前后,西方一些宗教团体、医院、学校,也纷纷登陆北海,如英国安立间教会开办“普仁医院”以及“华文男校”,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法华学堂”,德国传教士鲍闾巽开办的“信义小学”等等。欧风东进,让北海成为中国最早向外开放的城市之一,80年前,港口就有3千吨的大轮船往返于越南、缅甸、马来亚,国内则通航上海、厦门、汕头、香港、海口等地。城市周边的交通也有长足的发展,1924年后,北海与合浦之间就有普益汽车公司进行客运业务,还有小汽车的包车业务。1927年之后,陈济棠的水师属下的飞机,定期航行北海,1935年每周就有两个航班飞广州、湛江、海口、北海之间。

老街是商业繁荣之地,在这条寸土寸金的大街上,商铺鳞次栉比,从吃穿用度到消遣玩乐,本土的,南洋的,海里的,地上的,应有尽有,家家招牌都分外靓丽。徜徉在老街,我很想让目光穿过这迷离光影回看从前的样子,看看文献记载的早年情景:老街中段尽是来自苏杭的绸缎店铺,那些柔软轻盈,色彩丰富,滑爽高贵的奢侈品是多么吸睛。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那又是多么亲民,多么接地气。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展现了北海人向大海讨生活的物质佐证。但如今,时光让这一切翻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求,历史的背影在时光里早已消失。

老街见证了北海近现代发展前行的足迹。托举起老街的,是北海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北海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就呈现出多元文化形态:有岭南文化的底色,有中原文化的辐射;有农耕文化的基因,有海洋文化的传统;有华夏文化的主脉,有西洋文化的融入;有百越文化的遗韵,有客家文化的积累;有港口文化的开放,有疍家文化的坚守。它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始发港,又是一个多种文明样貌、多种文化形态的交汇点。像北海这样因多种文化汇集,形成交融共存、自成一体的多元文化结构,在中国的城市里,并不多见。

北海是中国南大陆和南中国海共生共养的一片茂盛的文化混交林。老街就是这个文化混交林长出的一支花团锦簇的枝条。

爱逛老街,就在于它给人那种随意自在的感觉,那种多元文化给人的选择提供的足够大的空间。

在这里很从容,你可以走走歇歇,转了时尚品商店,再伫立小巷口端详堆有香炉和贡品的供桌,露天里简简单单石条案板,安置了很多人对信仰的虔诚坚守。吃了虾饼,揩去嘴角的油,在旁边小店再喝一杯现榨的甘蔗水。吞下近乎拳头大的生蚝,嘴里还留着蒜蓉味,无所谓,潇洒从容走进播放着爵士乐的酒吧,点一杯苏麦丹妮,细品慢饮。巴特·霍华德的《FlyMetotheMoon》响在耳边,微微闭上眼,你就随着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歌词飘上了月球。没错,是月球,这是第一首被阿波罗飞船带上月球播放的人类歌曲,心随乐动,何况还有威士忌。

也喜欢整个下午消磨在咖啡馆。今年春节,我陪小外孙逛老街,累了,就踅进一家用英语问候语命名的咖啡馆,登上二楼,过道一侧是卷柱式落地明窗,窗下摆一张桌子,码着一排书,栅栏上挂着花盆,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暖暖地洒下来,爷孙俩就坐在那里,我喝摩卡,小外孙吃冰淇淋,随手翻书看。悠然放松中,不由想起杜甫的诗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虽然不是啜茗,也没有桐叶,但咖啡和夕照,已平添了足够的诗意。

还有那些南洋特产,越南的红木木雕,菲律宾的芒果干,马来西亚的千里追风油,泰国的金枕头榴莲酥,连北边很远的俄罗斯商品也在这里凑热闹,望远镜、军工手表、皮带、套娃……一条老街,成了世界橱窗。

别的商品可以不买,但有一样东西,你很难抵御它的诱惑力,这就是珍珠。

老街有一个美丽名字:珠海路,珍珠是北海的特产。北海合浦的珍珠采集历史追溯到公元前221—206年的秦代,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合浦就有采珠活动,在随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在《后汉书·孟尝传》《旧唐书》以及《明史》等史籍中均有采珠的记载。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部湾海域方圆百里无污染,洁净的水质、丰富的无机盐、浮游生物和温和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合浦珍珠特有的品质,自古便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说,东珠是指产于日本海的珍珠,西珠是指产于欧洲地中海一带的珍珠,南珠产于我国两广、海南沿海,以北海合浦海区出产的品种为上乘,古时称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粒粒放光,颗颗走盘。历代都被誉为“国宝”,从汉朝就成为贡品。

退休后,我每年都选择在北海过冬,朋友来北海,常陪他们在老街选购珍珠。老街珍珠店少说有数十家,一次帮陕西老家朋友购得一粒滴溜滚圆的大金珠,是他送给老伴的金婚礼物,金婚得金珠,他老伴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我回到老家,他老伴亲自下厨,给我炒了一桌地道的家乡菜,还戴上那粒璀璨生辉的金珠与我照相。

逛老街有时也会有不期而至的惊喜。有一年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在北海召开,一帮院长朋友逛老街,无意间走进一家古董店。店里有老玉,我看到一件有些味道,就让老板从柜台拿出,上手打量后认定是清中期的和田玉玉佩,无沁,但包浆很厚,造型是斧形,斧背上琢有昂首盘龙,整个玉佩个头较大,是挂在腰间的佩饰。一帮朋友问我是啥玉,真的假的,雕的啥玩意,我说是清时物,器型叫“府上有龙”,斧府谐音,古人就喜欢讨个口彩,图个吉祥寓意。这一说,来自南京的傅晓红动心了,想要,又怕老板宰她,就让我和老板谈价。老板说玉卖识家,玉卖有缘人,没过高要价,傅晓红高高兴兴得了宝贝。回到江苏后,她拿给作家荆歌看,荆歌玩古玉,看后给了她肯定的答复,她又非常开心地打电话给我,说是没想到北海也是淘宝之地。她大概想这里濒海,只可以捡贝壳,不了解这里是一片文化混交地带,中原传统文化渗透很深。我告诉她:北海这地儿,文化底蕴深厚得很哪!

老街是北海的缩影,它书写着这个南国城市的春秋叙事,它的崛起,它走过的每一步脚印,它命运的起伏跌宕,它的呼吸和表情,都与近现代中国的国运,大的历史波澜,以及时代脉搏紧密相关。

要了解北海,就先来老街逛逛,欣赏这流光溢彩的老迈与芳华,品味骑楼老建筑岁月的味道,看窄巷里的青石板路,寻找那每扇门、每个窗口里面深藏的故事,体验这不一般的人世风情,看蓬勃如盖的三角梅怎样给城市涂抹上魅人的胭脂,体味时光如矢,探究历史兴替,赞美生生不息,感悟东方不败。

老街有你的遐想,有你的期待。

来源:北海日报